:::

  海沙先生的軼事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  • 陳家先祖兩百多年前由唐山過臺灣,至今已有九代。當初渡海於淡水登陸,到北投暫時落腳,爾後各立門戶。後來到圓山劍潭(山仔腳竹圍內,日治時期的「宮之下」)開墾,務農維生。
  • 海沙幼年在家幫忙養鴨,看鴨閒時喜歡讀書,以趕鴨竹枝為筆、沙土為紙,勤奮力學練字,而得以進入大龍峒公學校接受教育。
  • 海沙渡過基隆河上學,因晚三年入學,大龍峒公學校畢業時已經滿十五歲。1917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(臺灣省立臺北工專、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身)機械科。
  • 光智商會職員常搭八到九小時的火車去高雄出差,技術員、書記以上職員依規定可乘坐二等車。海沙先生當老闆,堅持自己坐三等車,可見他寬待職員、嚴以律己、刻苦勤儉。
  • 海沙先生於民國29年受聘為台北市下奎府町第四區區長,親切關心、協助區民,深受愛戴。區民更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,例如:台灣光復後名為建成區的36里中,其原轄內的8分區改編為8個里,里名全冠上他喜愛的「光」字,有光興、光華、光智、光能、光耀、光進、光輝、光安里,區民稱之為八光里。後來,民國70年建成區調併成12里,仍有光智、光能、光輝里。民國79年台北市行政區調整,將大同、延平、建成三區合併編成新的大同區,區內六里中有一為光能里。
  • 海沙先生於民國35年當選第一屆台北市參議員,原無意競選公職,區民自動為其登記、做看板,並大力宣傳,因而高票當選。
  • 海沙先生同時擔任建成區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,為該社在承德路興建大樓,親自派員設計、監造,出錢出力。
  • 民國43年的劍潭在台北市偏僻的一角有待開發,光智營造廠向市政府提出「劍潭地區都市細部計畫」,開始整地工程。兩年後的劍潭雙拼新建工程,建造成前後有六個雙併共十二棟房屋,供租為昔日美軍顧問團宿舍。海沙先生以開發劍潭的開拓者,實現其營造故里的願景。
  • 海沙先生為鼓勵後起之秀進取,關懷母校的進步前程,與校友成立財團法人大安工業協進會(臺北工專校友會),擔任第一屆常務監事及第七、八屆董事長,並於民國66年被推選為臺北工專同學會會長及會刊發行人。
  • 海沙先生緬念宗族根源,熱心服務宗親,歷任臺北陳氏宗祠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董事及第四至六屆副董事長,後續聘為該堂顧問。